一堂生动的《医学论文写作》课
——感谢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》编辑部主任汪华侨教授莅临我院传授仁济团队医学论文写作技巧
4月8日早上10点,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、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》编辑部主任汪华侨为郑州仁济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了一堂妙趣横生、生动易懂的论文写作课。
参观急诊科
刚到医院,汪教授并没有急于开始讲课,而是先对医院进行了整体的了解,从急诊科到外四科,穿过阳光走廊,再到外一科,经过的每一个科室、路过的每一块展板,汪教授都停下来认真阅读,并听取侯建玺院长和任筠主任的详细讲解。听到关键处,汪教授竖起大拇指,连连称赞。
来到外四科病区
在外四科,吴召森主任引领汪教授来到病房,一名手指离断的病人引起了汪教授的注意,等吴主任简要介绍完病人的病情之后,俯下身仔细的查看伤口、观看手指的血运和肤色,询问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、恢复到什么程度,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。
查看病人恢复情况
外一科康复案例——右小腿车祸再植后短缩12.5cm,采用伊里扎洛夫技术、结合显微外科技术,较终延长12.5cm,将短缩的右腿恢复与左腿等长,给汪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并夸赞道,“你们做的非常好,没有墨守成规、勇于创新,医学在创新中才能不断发展。”
肢体延长12.5cm的案例吸引了汪教授
与汪教授合影
通过对医院简单的了解之后,讲课正式开始,讲课的内容是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,这与每一位医护人员息息相关。作为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》编辑部主任的汪教授,对于医护人员撰写论文中存在“千奇百怪”的问题痛心疾首,以编辑的视角,对于“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十个问题”娓娓道来。
开始讲课
医护人员认真听讲
从“钟南山痛批科技界浮躁风”入题,引出“美知名学术出版机构的公告:41篇中国医界学术论文涉嫌抄袭、2015年新华社发布的中国百余篇国际论文被撤真相调查”的事件,旨在深刻提醒医护人员科研论文原创的重要性。
详细记录
随后,汪教授对论文中每个组成部分的要求、常出现的错误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、如何做正确等一一分析,分别讲述了医学论文中较常出现的、较容易发生错误的十个问题:不或未完全遵守期刊的作者须知、对论文的基本要求不清、文题与署名欠准确、中英文摘要书写简单、材料与方法交待不清、正确描述结果、讨论应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夸大结论、参考文献错误、论文书写不规范甚至错误、医学论文投稿须知。
周明武教授 讲话
大到论文的选题、投稿后的事宜,小到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哪些错别字以及计量单位如何写规范,从对论文的基本要求:创新性、科学性、实用性、可读性、规范性,讲到“什么是创新,与创意、创建的区别”,提醒医护人员“首例及时总结报道、罕见病例也要抢先报道”等,穿插相关医生的论文为例,形象化的讲解加深记忆。授课尾声,汪教授对医护人员寄予厚望“希望您是位好医生,希望您是位好作者”。
谢书强副院长提问
112页的课件,讲了近三个小时,足以说明汪教授对于论文写作的重视,重视到每一个文字、每一个标点符号、每一个数据,为论文更规范的写作提供了标准,树立了标杆,更让大家意识到,“细节很重要,决定着成败。”
解答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
听完讲座,医护人员感受颇多,“一方面钦佩汪教授的认真、仔细,授课的内容面面俱到。既能站在名家的角度为中国医界反思、争光,还能站在一个小医生的立场,系统的总结论文中出现的细小问题;一方面又愧疚不已,一个名家尚能如此,我们更应该这样,从细节做起,从避免出现错别字开始,规范论文格式,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,为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!”
侯建玺院长做总结发言
郑州仁济医院官方服务号
扫码关注,预约挂号,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
